从一张粮票说起
前几天在家中整理物品时,不经意间翻出了几张发黄的粮票。看到它们,我的思绪不禁回到了30多年前。当时因为物资匮乏,人们买东西都需要凭票,比如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等等。对比现在,别提是票据,哪怕是现金,可能都成为多余,一部手机,在线支付足以。展望今朝,回首过往,可以说粮票不但记录了几代人的艰难和困苦,更是见证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
想当初,这几张粮票是我入伍当兵时作为补贴优待物资发下来的,我把粮票交给母亲,可母亲却没有接手,让我自己留着用,说今后会很需要它。确实,我小时候有一次爷爷带我去壶镇赶集,因为没有粮票,差点就没饭吃。那时壶镇的饭店很少,屈指可数,能上饭店吃饭简直是一种奢求,所以这件事让我特别记忆犹新。可见粮票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却是生活必备之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生活物资不断地丰富起来,它才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我生活在农村,对近20年来广大农村和农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触颇深。记得在我上初中时,那是80年代初,去学校还是全靠双脚走路,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可还美其名曰“正宗水泥路”。在那个年代,家里有一辆自行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村里人都会羡慕,是婚嫁嫁妆三大件之一。我们家到1985年买了第一辆自行车,让我们高兴了好一阵子。后来自行车逐步普及化,成为那一个时代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2000年我买了辆摩托车,当时村子里也就只有5~6辆,自己觉得非常心满意足,是它承载了我的青春年华,为我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尤其是从“三农”问题提出以来,党中央对其一直保持高度的重视,从全局、战略的高度来强调“三农问题”,增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精神面貌也有了深层的变化。比如现在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医疗保险、统筹养老保险,不用担心因病返贫或者老无所养。从饮食方面看,以前担心没粮食,吃不饱饿着孩子的现象一去不复返。相反,现在人们下酒店吃大餐已经是家常便饭,家家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再如出行方面,也就是在这短短几十年间,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从双脚徒步到轿车代步,再到高铁、飞机常驻。试问几十年前有谁曾想,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也可以直上青天,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在此期间我也万幸地搭上了“天喜集团”这班快车,随着它的发展壮大,个人也受益匪浅。3年前我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要是在10多年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看今朝轿车满地跑,出行方式多的不得了。便捷的交通仿佛一下子把世界缩小了,把城市间的距离缩短了,把时间好像也拉长了,因为花在路上的时间更少了。
另外,最令我激动不已、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刚过去不久的70周年国庆大阅兵,由衷地为她喝彩,自豪、激动、雄壮、威武、震撼、难忘……这就是新时代的“国之大典”,她塑造着复兴伟业的大国气象,升腾着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展现着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光明景象。
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壮哉,祖国母亲!
铝业产品线 黄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