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人的童年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具有怀念意义的时光,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以前你是家里的小孩子,现在的你或许已为人父母。你是否会和孩子说起自己的小时候呢?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新,一代又一代的童年也格外地不同。
我爷爷妈妈的童年在50年代,那个年代刚建国,革命色彩浓厚,新生国家特有的热情和朝气,渗透在儿童蓬勃的血液当中,在各种运动中,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在“除四害”活动中,小孩都作为小帮手,积极的加入其中,包括后面的大锅饭时代、粮票时代。
70年代,是一个转变的时代,也是我爸妈的童年时代,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和人民的动荡生活结束了,新生活重新开始。但是当时的物资还是贫乏,听我母亲回忆,每年夏天,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拔腿就往外跑的日子,仍然记忆犹新。一毛钱一根的冰棍,真是夏天的标配啊。那些年,没有手机,没有wifi,却在黑白电视前,看了无数经典的动画片。滚铁环、打水漂、跳房子、玩陀螺……玩得那叫一个不亦乐乎。当年女孩子最热衷的游戏,莫过于跳橡皮筋了,一边唱歌一边跳,跳一级升一级,跳错了就换人。“小皮球架脚踢,马莲开花二十一”……
90后的我们可以说没吃过什么苦,那个时候,土地不再是家庭生活的唯一来源了,当时掀起了进城务工潮流,我父母也不例外。邓小平同志的奔小康战略在农村开始实施,家家户户生活都开始起色起来,物资丰富了,小卖铺引进各种小零食,让我们这些孩子们喜欢的不行,家里的黑白电视慢慢变成了彩色电视,电视里循环播放着《西游记》、《还珠格格》等一些经典电视剧。每天我兜里都会揣着爸妈给的一块零花钱,心里美滋滋的,一下课就跑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铺买小零食吃,两毛的、五毛的,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我从小就是个吃货。我还喜欢玩“打宝”,“宝”就是一种折成方方正正的纸片片。把一些没用的书本撕掉折成宝。“打宝”可以两个人玩,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也有趣。把“宝”放在地上,另一个人拿起自己的“宝”高高举过头顶,铆足了劲,用力向下一拍,靠着“宝”刚落地那股弹劲把别人的“宝”拍翻,赢为自己所有。学习英语都是买个复读机,卡上磁带,天天循环着播放。
等到了我弟弟出生后,也就是00后,他们的童年又不同了。2010年后,国家飞速发展进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人手一个智能手机,天天刷着微博、抖音。我弟那些小孩子都是课余时间报名参加各种课外兴趣辅导,舞蹈、唱歌、象棋、乒乓球、篮球等等,还有着各色各样的进口玩具及琳琅满目的美食,真是太丰富了。
随着祖国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幸福指数也在不断上升。很庆幸出生在和平的年代,我们能这么无忧快乐的长大,其中祖国母亲的庇护功不可没。正如那句:国是家,有国才有家。
炊具产品线 李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