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绩效,就是员工履行职责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
所谓绩效管理,是经理和员工通过“持续对话”的形式把公司的战略、组织、绩效和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化互动的过程。绩效管理帮助企业落实战略,致力于帮助员工和组织一起成长,它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参与做的事。
(一)绩效管理不是多余的工作,是我们日常管理本身要做的管理工作
绩效管理首先是一个科学的管理系统。该系统由五个重要部件组成:(1)绩效计划——设定绩效目标;(2)绩效沟通与辅导;(3)建立员工绩效档案;(4)绩效考核与反馈;(5)绩效诊断与提高。
它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技能,推动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我们可以把绩效管理与PDCA循环有效地结合起来,即把绩效管理的主流程归纳为”制订绩效计划(Plan)→绩效沟通与辅导(Do)→绩效考核与反馈( Check)→绩效诊断与提高( Action)。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绩效,是我们日常要做的管理工作.
(二)绩效管理是经理与员工持续沟通的过程
绩效管理是个经理和员工之间持续不断进行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就工作目标及达到目标需要的资源和支持达成一致,经理作为员工的合作伙伴和辅导员帮助员工实现绩效目标,达到改善员工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绩效的目的。
(三)绩效合作伙伴关系体现在经理和员工之间,也体现在人力资源经理和直线经理之间。
在绩效管理中,经理不再是威严不可接近的长官,而是员工的绩效合作伙伴,以帮助者和辅导员的姿态出现在员工的面前,以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员工共同制定目标,并达成一致。
绩效合作伙伴关系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合作伙伴的关系与沟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人力资源经理作为绩效管理政策的制定者和工具的提供者,应作为直线经理的绩效合作伙伴,帮助经理解答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使经理的绩效管理技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员工的绩效不是考核出来的,也不是经理赐予的,是由员工在经理的辅导下独立创造出来的。
很多管理者都认为考核出绩效,他们觉得员工有懒惰、讨巧、逃避工作的思想,所以必须举起考核这个“大棒”,员工做不好就惩罚,这样员工就有了畏惧感,就会努力工作,员工的绩效就能提高。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因为不管采取了什么措施,如果工作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员工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装装样子而已。
如果有了经理的辅导和帮助下,再由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创造,那么员工的绩效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高,具备挑战更高绩效目标的能力,然后经理再帮助员工设定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使员工在绩效管理中不断体验到成就感和主人翁感。
(五)持续改进的绩效管理只有开始,没有结束。
当我们把绩效管理推入了运行轨道以后,它就停不下来了,它会随着企业的战略一直运行下去,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点,从绩效管理系统的最后一个过程就可以看得出来,即绩效诊断与提高。
绩效诊断与提高作为两个绩效管理循环的连接点,起着桥梁作用,通过对前一个循环的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制订改善计划,放入下一个循环,使之得到改进,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息。
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没有不需要改进的绩效管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把持续改进作为一种思想引入绩效管理,使之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助推器!
人力资源部经理 赵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