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个和尚”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人们聊起之时,也大多是把它当成一个富有寓意的笑话。不过当这个故事在企业上演时,就引申出了更多 的思考,故事从没水喝开始,到后面的一系列措施,却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根源,最终导致了寺亩的消亡,值得深思。
这几年我们公司在快速发展,组织也在持续壮大,ERP、BPR、考核系统等管理辅助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现在驻足回望时,发现公司内部也在上演“三个和尚”的故事,滋生出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危机因素,染上了“大企业病”。那么应该如何防治呢?在这里说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组织结构优化
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要形成系统,不能依赖于“能人管理”,要做好组织结构优化设计必须明确组织核心业务,确定组织的核心战略,以明确组织的核心功能;明确各部门的管理功能、职责、任务和标准,同一种功能、职责不重复设置,部门之间职责范围均衡分布,不交叉不留白,明确组织权限及业务流程等。
二、管理层次优化。管理层在企业发展方向中起关键的作用,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领跑者。但是,管理层次过多会造成信息流流转缓慢、意见不统一、方向不一致的现象,造成企业管理效能降低。因此,需要及时优化管理层次,减少过多层级,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三、精简部门和人员
“精简”就是精兵简政、省烦从简、轻装上阵,选用实时性有用的组织,削减无用或者重复机构,淘汰一部分安逸不进取之人,挖掘有才之人,重点培养后备力量,造就企业人才“蓄水池”;避免重复工作和推诿现象,推行“最多跑一次”的工作形式;重用企业贡献大的技术、技能和专业人才,给予发挥潜力的机会,做到适岗适用,让整体机构充满活力,效率提升。
一个顺应时代发展与变化的企业,选择在潮流中不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不断自我改革,高瞻远瞩,站在时代巨浪的前端,展望更加广阔的未来。
人力资源部石宇斐
(二)
关于“大企业病”的产生与表现,其他地方已经说得比较多了,这边就不再赘述,单独讲讲如何防治。说的都是个人意见,仅供大家参考。
关于如何防治大企业病的方法,就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更多的是通过借鉴优秀企业的一些管理手段来进行预防。
第一、优化架构,精简团队。分工越细就部门越多,部门越多盲区也就越多。所以要优化架构,首先就是将部门做少,部门少了,领导也就少了,领导少了,层级也就少了。这样一来公司的各项经营活动节奏就加快了,效率显著提高。
第二、减少为管理而管理。很多企业在慢慢做大时,企业主就想要通过正规化管理去帮助企业更快发展。可当引入某某管理模式或某某管理人才后,却发现以前天天忙于本职工作的各生产、研发、销售等负责人一个个都开始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忙碌,忙着写报告、算数据、做指标……最终产量、销量双双下滑,这就是典型的为了管理而去管理。“治大国如烹小鲜”,做企业同样如此,管理就是这把烹饪的火,不同类别、分量的菜肴要用不同的火候,如果火候掌控不好,管理这把火就会把企业“烧糊了”。
第三、不断引才,竞争上岗。首先,人才引进要多看业务能力,少看资历,新人要定期招聘,不然你可能就错过像苹果库克那样的优秀管理者;其次,学习华为的轮值任期制度,港片中的社团定期选话事人,是一个很优秀的组织管理方法,值得借鉴;再次,管理岗位干部每段时间要有一个“假期”,比如一年有一个月时间将自己的岗位给到别的部门干部或者同部门的下属去担任,这样管理干部就有机会去了解不同部门的业务和难处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防治“大企业病”需要从企业的核心机制、从管理理念上入手,增强企业内部的驱动力和活力,进而从根本上预防企业患上“帕金森综合征”,从行动迟缓、体态僵硬变得活力充沛、动作敏捷。
广东天喜电器 李屹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