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企业为何总是不慌不忙
企业应该务实地做好最关键的基本功,专注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企业必须简化繁琐业务、专注在那些真正能为顾客带来更多价值的事务上,而且一定要强过竞争对手。
一、更多不会更好,更好才更好
常以为越多就越好,这是个陷阱。相反的,你不该做更多,而是应该专心把对顾客最重要的事做得更好。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要让根本不该进行的事变得更有效率,就是最没有效益的事。”企业该深思的是:做更多不会更好,做更好才会更好。
二、把基本功做到完美无缺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商场上的赢家就是做得最多的人,那是不正确的。赢家是做最重要事情的人。想留住客户并争取更多的顾客,就要提供更多他们最想要的东西。
三、聚焦在“三原则”上
追求完美永无止境。要维持下去,一定要不断改进自己正在做的事。要保持明天的竞争力,必须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随时随地、全神贯注在你必须改进的项目。
四、最终结果是企业文化的产物
在任何组织,最终结果都是文化的产物。必须非常在意企业打造的文化,并且要让它和最重要的事互相配合。确保企业的文化会帮助你,而不是阻挠你。
“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不仅是一项措施,也是一种文化。一次性把事情做好对提高效率和减少返工所带来的浪费与成本非常重要,其必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什么公司,如果某公司文化重视包括销售在内的所有岗位人员一次性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能给这个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李嘉诚:我的一生记住了5个词
一、自律。85岁的李嘉诚,从早年创业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习惯:一是睡觉之前,一定要看书,非专业书籍,他会抓重点看,如果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他也会把它看完;二是晚饭之后,一定要看十几二十分钟的英文电视,不仅要看,还要跟着大声说,因为“怕落伍”。
二、未雨绸缪。熟悉李嘉诚的人士表示,他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人,他每天90%的时间,都在考虑未来的事情。他总是时刻在内心创造公司的逆境,不停地给自己提问,然后想出解决问题的方式,“等到危机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三、学习。李先生的学习方式很有意思——除了看书之外,他还有代入式体验学习法。另一位跟了李十几年的下属透露,李嘉诚喜欢看电影,而且,看电影时,他的“代入感”很强,每次都会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随着剧情起伏,“过他们的生活”。
四、认错。1996年,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被世纪大盗张子强绑架,对方单枪匹马到李家中,开口就要20亿,李当场同意,但表示“现金只有10亿,如果你要,我可以到银行给你提取”。李的镇静,连张子强都很意外,张问他:你为何这么冷静?
李回答道: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五、保守。李嘉诚对负债率这一指标的控制,近乎偏执。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旱时,要备船以待涝;涝时,要备车以待旱。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