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天喜炊具总厂成立的第二年,经过朋友介绍,陈彩娥加入了天喜,成为一名压力锅成品质检员。当时的她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地方一干就是20多年。“我家在农村,家里都是靠种庄稼维持生活,那个时候我在天喜一个月两三百元的工资是家里重要的收入来源。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经常教育我:做人做事要有责任心,既然选择了就要做好,否则宁可不做。”陈彩娥回忆说:“父亲的话成为了我工作的座右铭,可能也是我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在天喜工作的动力。”20多年的踏实工作,使陈彩娥从基础的车间一线员工一步一步成长为车间主任、公司党支部书记。
“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年轻人很多刚出来工作,就老是觉得工资低,而不问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还记得2005年的那场火灾,熊熊大火转眼之间就把老厂区的几个车间全部吞噬,老厂区就是现在的一区,虽说规模没有现在那么大,也是老板和天喜员工多年积累的心血啊,每个人都心痛不已,听到了消息都连夜从家里赶到了现场。火势刚被控制住,还没等老板下达通知,我们就毫不犹豫冲进还冒着烟的火灾现场,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抢救幸存的少量产品,清理那些被大火烧得面目全非的设备和材料。没过多久,大家的双手就被烫得起了泡,有的甚至多处被烫烂,全身上下被染了厚厚的烟灰,像是挖煤工人干了一天活从矿井里爬出来,谁也认不出谁来。那时候大家没提要什么报酬,都是自愿的,后面为赶订单马上投入生产,近半个月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点,也没人喊苦叫累。还有很多次冒着大雨搬货装货,那时候都没有专职的卸货员,每次都是员工自己装货卸货,大家都只是想着自己淋湿没事,产品一定要保护好……”
陈主任的这番话让我感觉很羞愧。作为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年轻人,我们所经历的挫折真是非常少的,从小生活在蜜罐中,对别人的付出习以为常甚至麻木。想起那句“要想获得什么,就看你付出什么。”还有这样一句古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世上并没有什么可以难倒一个人的,就你看是否会去付出自己的努力了。要是努力过,付出过,就算没有成功,也不要灰心丧气,因为你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你获得了一次宝贵的经历了,这样也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当我问她工作这么多年是如何照顾家庭和孩子时,陈主任湿润了眼眶,她说:“对工作我是无愧于心的,因为我投入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对家庭我很惭愧,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对家里的两个儿子我都没怎么管,好在家人对我工作还是支持的,孩子们也都很乖很自觉,学习也挺好,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言语里透着愧疚又有骄傲。但是我知道,孩子的自觉往往来自于父母日常行为的耳濡目染,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母亲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胜过一万句讲道理式的说教,这又是现实生活中“身教大于言传”的一个实际案例。
现在我们公司很多女员工也经常会在工作和家庭两边纠结徘徊:一心扑在工作上怕耽误了孩子的教育,全心照顾家庭又不能很好工作,两者之间很难达成一种平衡。陈主任的事例告诉我们:做好自己,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进取、不断成长的母亲榜样,在家庭教育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